物聯網指導意見將下發 產業興盛帶動傳感器發展
Vuw廣州南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物聯網發展指導意見將下發
在21日召開的國家金卡工程第十五次全國IC卡、RFID及物聯網應用工作會議上,顧大偉表示,按照《指導意見》,發改委已與工信部等主管部門研究制定了推進物聯網發展的10個專項行動計劃,包括頂層設計、標準、技術研發的專項行動計劃、應用推廣計劃、產業技術的行動計劃、商業模式的行動計劃、互聯網安全保障的行動計劃等。
物聯網帶動傳感器市場發展
隨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興起,傳感器產業成為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發展中爭奪的一個重要領域。近年來我國傳感器產業快速增長,應用模式也日漸成熟。但由于產業檔次偏低、技術創新能力較差,國內傳感器產業呈現低端過剩、中高端被國外壟斷的市場格局。傳感器技術發展滯后已掣肘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順利推進。
傳感器、計算機、互聯網被稱為信息技術三大產業。隨著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逐步滲透,傳感器應用范圍被大大拓寬,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以物聯網為例,在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三個領域,傳輸層和應用層主要利用計算機、通信以及互聯網技術,技術路徑比較成熟。而由傳感器系統構成的感知層,主要為物聯網采集信息與數據,是物聯網的基礎。可以說傳感器產業發展的快慢決定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在汽車行業,奔馳、寶馬等豪華轎車傳感器多達兩三百個,有人認為傳感器將是未來汽車行業競爭的主要場所之一。在許多大型設備以及控制系統中,傳感器數量更是驚人。數據顯示,未來5年中國傳感器市場需求將持續保持30%的年增速。
目前從材料、器件、系統到網絡我國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傳感器產業鏈。在網絡接口、傳感器與網絡通信融合、物聯網體系架構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但產業檔次偏低、企業規模小、技術創新能力差,很多企業只是引進國外元件進行加工,同質化嚴重。而生產裝備落后、工藝不穩定等造成產品指標分散、穩定性差。模仿產品在敏捷度方面也不盡如人意。在相對研發突出的領域,卻忽略了工業化基礎性開發,商品化開發嚴重滯后。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傳感器產品約6000種左右,而國外已達20000多個,遠遠滿足不了國內市場需求。中高端傳感器進口占比達80%,傳感器芯片進口更是達90%,國產化缺口巨大。其中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等高新技術產品嚴重短缺。國家重大裝備所需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而涉及國家安全和重大工程所需的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國外對我國往往采取限制。
傳感器技術產業滲透性強,其發展滯后局面已經對我國新興產業的推進形成制約。由于我國傳感器產業總體實力仍處于弱勢,短時間內尋求全面突破恐不現實。因此,發展傳感器產業應首先爭取在局部形成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通過這些關鍵性領域突破的輻射帶動推動產業進步。
事實上,我國傳感器產業在某些領域已形成優勢。先施科技、遠望谷等企業在超高射頻RFID產品領域占據國內90%的市場份額。根據湘財證券研究報告,漢威電子氣體傳感器國內市場占有率也高達60%,氣體檢測儀器儀表市場占有率達9%。
在眾多應用領域,傳感器雖然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器件,但它只能依附于大的產業系統而存在,在很多領域往往還需要量身定做,不少單個領域市場規模并不大,因此企業不應一味追求規模。其次,傳感器產品研發周期長,資金前期投入大。而國內企業普遍規模偏小、技術力量薄弱,不少企業憑借自己的科研力量研究出來的成果常常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有些甚至還沒有開始應用就被更先進的技術所替代而遭淘汰。
為此,在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和激勵、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的同時,還應該通過財政支持,在關鍵共性領域搭建公共技術平臺。
此外,在某些領域我國傳感器技術及研發在國際上并不落后,在一些高精尖如航空航天領域甚至還領先世界,但產業化方面比較薄弱,產品由于價格高而喪失競爭力,亟待實現低成本商業化。傳感器是多種高技術的集合產物,具有技術密集,制造工藝多樣性、邊緣性、綜合性等特征,產業化推進涉及面廣。當前,應以國家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契機,圍繞經濟轉型對傳感器的需求,形成資源優勢互補的產學研聯盟,完善行業產品標準,為產業化創造條件。